7月15日至25日,由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主办的2025年全国生物科学“拔尖计划2.0”暑期联合实习在腾冲、西双版纳两地进行。来自厦门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大学、山东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同济大学、兰州大学、云南大学等高校近30名师生共聚一堂,深入高黎贡山腹地和版纳热带雨林,围绕高黎贡山大型真菌、保护植物、药用植物以及版纳热带植物结构特征、昆虫多样性与人为干扰、鸟类多样性等六个实习专题展开探索。我院拔尖基地241班学生邱言、边子衿参加了本次联合实习的西双版纳小组“热带地区昆虫多样性调查及人类活动对昆虫多样性组成的影响初探”的专题。
联合实习第一天,全体师生参观了昆明动物博物馆和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馆,师生们深入地了解了生命演化的历程,观察了“人类的远祖”,最早的脊椎动物——昆明鱼、海口鱼的身体构造,真切感受了寒武纪生命大爆发产生的动物门类惊人的形态构造多样化以及对后续生物类群的深远影响。
我校师生跟随版纳昆虫组深入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及巴卡小寨等地,围绕热带昆虫多样性这一核心专题展开了为期7天的野外实践。云南大学、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以及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对本次实习行程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同济大学郭光普老师为同学们做了一堂生动的关于西双版纳地区生物多样性的讲座,并带领同学们昆虫组的同学开启了新奇的探索自然之旅。
同学们的实习任务包括深入雨林沿样线寻找野生昆虫、野外放置红外相机监测小型动物、夜间野外灯诱探寻趋光性昆虫生物多样性、探寻保护区内鳞翅目类群生物多样性以及昆虫标本制作。
在沿样线寻找野生昆虫的过程中,郭老师现身说法,强调突破视觉局限,带领学生打开全身感官:聆听雨林中此起彼伏的虫鸣与振翅声的细微差异,触摸甲虫坚硬光滑的鞘翅,通过自己被咬展现螳螂捕捉足的锋利,嗅闻某些昆虫释放的特殊化学气味,如蝽类防御性臭腺分泌物和黄猄蚁分泌的蚁酸等,这种从来未有过的新奇体验让同学们叹为观止。短短的七天时间,昆虫组在雨林不同生境调查鉴定昆虫种类,重点研究其物种组成及对环境变化的响应。
在夜晚,同学们多次前往植物园和巴卡小寨自然保护区内进行灯诱和夜游。夜晚的热带雨林内十分热闹,在植物园内,同学们观察到了背线天蛾、八点灰灯蛾、佩夜蛾、蒙链荫眼蝶、凤凰木夜蛾、桃蛀野螟蛾、弧缘贫裳蛾和黄蜻等;在巴卡小寨,同学们观察到了慈螋、金梳龟甲、日本纺织娘、黄纹突额蝗、橡胶木犀金龟、白背斑蠹蛾、棕斑澳毒蛾、绿裙玳蛱蝶、小纹青斑蝶、台湾麻蠊和苏格拉底姬兜等。在夜晚同学们总共记录了 100余种昆虫,深刻地感受到了西双版纳地区丰富的昆虫多样性。此外,在夜间还观察到了黑眶蟾蜍、黑带水蛙、斑腿泛树蛙、花狭口蛙以及棕背树蜥、红唇棘蜥、勐腊钝头蛇、云南环蛇等两栖爬行动物。
在探寻保护区内鳞翅目类群生物多样性的过程中,同学们观察到了绿裙玳蛱蝶、斜带环蝶、素饰蛱蝶、小豹律蛱蝶、绿弄蝶、三点桠灰蝶、丽蛱蝶、小纹青斑蝶等数十种野生的蝶类和蛾类,认识到了蝶类和蛾类的区别,并且拍摄到了罕见的美凤蝶交配过程和栖息在马兜铃上的红珠凤蝶幼虫。新奇而幸运的经历丰富了同学们的认知,让同学们对于美妙的昆虫世界有了更深的理解。
美凤蝶正在交配
|
红珠凤蝶 幼虫
|
小豹律蛱蝶 雄性
|
小豹律蛱蝶 雌性
|
美凤蝶
|
斜带环蝶
|
绿裙玳蛱蝶
|
素饰蛱蝶
|
每天的样本采集结束之后,郭老师和来自云南大学的许振邦博士带领大家使用解剖镜观察昆虫的微观结构,并完成昆虫标本的制作。在这一过程中,同学们了解了昆虫精细的微观结构,并进一步意识到标本采集和制作对于昆虫分类等科研工作的重要性。
美凤蝶标本
|
斜带环蝶标本
|
在整个实习的过程中,同学们也观察到了很多具有特色的昆虫,并且遇到了很多具有特色的生物行为。这让同学们对热带地区的生态系统有了独特的认识,激发了同学们对自然的好奇心。
橘斑簇天牛
|
青背斜纹天蛾
|
乌桕大蚕蛾
|
正在蜕皮的蝉
|
在实习过程中,同学们也收获了很多弥足珍贵的成长经历,体会到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同学们与来自天南海北的人共同学习,相互切磋,留下了很多难忘的回忆。
经过为期一周充实而紧凑的实习学习,同学们带着满满的收获回到校园。大家立刻投入到后续的整理、鉴定工作中,将实习期间精心收集的一手数据仔细核对、分类统计,把镜头下捕捉到的动植物影像、田野风光等照片逐一筛选、标注,最终合力制作出了兼具科学性与生动趣味性的汇报材料。在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报告厅举行的实习总结大会上,各小组依次上台展示成果。其中,昆虫组凭借扎实的野外工作、条理清晰的汇报逻辑以及生动有趣的内容呈现,赢得了在场全体老师的高度认可与一致好评,最终荣获三等奖。

“拔尖计划”野外联合实习是培养未来生物学领军人才的重要实践环节,学生们在自然环境中获得的观察和调查数据,将成为他们学习和科研工作的坚实基础。为期十天的沉浸式探索,让师生们不仅学习掌握了生物多样性调查、物种鉴定与数据记录的科研“硬技能”,更深切体悟到热带雨林中植物、昆虫、鸟类环环相扣、共生共荣的精妙联系。它不仅让大家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与野外实践紧密结合,提升了动手操作和团队协作能力,更在与自然万物的近距离接触中,悄然播下了对自然博物的好奇种子,点燃了投身科学研究的赤诚热爱,为同学们未来的学术探索之路奠定了坚实而温暖的基础。
图文:邱言,边子衿,包浩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