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系列学术报告第八十九期顺利举行
2025年10月25日,南京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成功举办中国科学院专家系列学术报告,邀请了中国科学院的两位优秀研究员——张俊兵和马昊,分别就“肿瘤代谢”以及“营养流行病学研究”作专题报告。
张俊兵研究员回顾了肿瘤代谢异常的重编程。从Warbing effort 讲起,肿瘤微环境中ROS增加,营养缺乏等特点,的代谢物通过激活信号通路来避免清除增强增殖。张研究员重点介绍了他研究的三大重点工作---肿瘤的氧化还原代谢,肿瘤相关代谢物以及可能的药物靶点。在肿瘤氧化代谢中较为重要的就是ROS代谢。ROS累积会引起氧化应激反应。Cys的巯基对氧化敏感,能够起到ROS感受器的作用。化疗药物大多数能够诱导ROS对肿瘤蛋白加以修饰,张研究员使用IS0TOP的实验方法去鉴定药物诱导ROS对蛋白不同位点的修饰。经过一系列化学生物确定CHK1这个ROS感受器,通过磷酸化蛋白质组学发现了SSBP1蛋白。在正常情况下SSBP1处于线粒体当中,通过突变模拟磷酸化修饰,验证了依赖SSBP1的CHK1介导的代谢通路。在肿瘤相关的代谢物方面,张研究员介绍了肿瘤代谢物的分类:有毒性的代谢物(累积对肿瘤有害)和。致癌代谢物(对肿瘤有益)。针对肿瘤的特有代谢通路,寻找能够成药的蛋白靶点,这是他未来主要的工作方向。

马昊研究员介绍了营养流行病学的研究,也就是饮食和疾病发生发展关系的学科。从营养流行病学的历史出发。从发明的营养膳食问卷开始介绍了7天膳食,记录等常见的膳食营养的评估方式。在此基础上,结合观察性试验和干预性实验的结果,马研究员运用精确营养学的方法,分析了诸如氨糖对人的影响;饮酒对健康的影响;鱼油对大脑状态的影响等课题。这些营养学问题在学术界具有争议,过往研究数据难以形成统一的结论。马研究员通过分析受试者的基因差异对这些现象给出了科学的解释。针对盐摄入量对健康的影响这类难以量化的课题,马研究员则采用模糊营养学的方法,创造性地使用人添加食盐的行为来衡量食盐的摄入,并发现了食盐对身体的不同以往研究的影响。

此次学术报告会为南京农业大学师生提供了宝贵的学习与交流机会,进一步促进了营养代谢领域的学术合作与创新研究。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表示,未来将继续组织类似高水平学术活动,为师生搭建更多了解科研前沿的桥梁。